彩天下

HOME > 研究成果 > 时评
时评 COMMENTARY
综述∣“第三届中日安全保障对话”视频会议在上研院举行
蔡亮 2021-02-06

        2021年2月2日,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与日本言论NPO共同举办“第三届中日安全保障对话”视频会议。来自中日两国的十多位学者参加了会议。我院陈东晓院长和言论NPO代表工藤泰志分别致开幕词。中日友好协会常务副会长、前中国驻日大使程永华和宫本亚洲研究所代表、前日本驻华大使宫本雄二作基调演讲。

        中方与会者还有原中央外办副主任、空军原副司令员陈小工,中国军事科学学会高级顾问姚云竹,国防大学原战略教研部主任朱成虎,中国国际战略研究基金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张沱生、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吴怀中等。我院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吴寄南、研究员蔡亮、陈友骏等参加研讨。

        其他日方与会者有海上自卫队前自卫舰队司令香田洋二、航空自卫队前航空教育集团司令小野田治、前防卫事务次官西正典、庆应义塾大学综合政策学部教授神保谦、防卫省防卫研究所地区研究部中国研究室主任研究官増田雅之等。

        以下综述根据与会嘉宾发言整理而成。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陈东晓在开幕致辞中指出,当世界正经历百年大变局之际,亚太安全格局也处于一个破旧立新的阶段。这主要表现在:第一,主导力量发生了变化。中美的战略博弈已经成为左右地区安全环境演变的一个主要的变量。第二,地区的主导机制正在重塑。整个地区一直在呼唤一种强调包容性、合作性,且不以单边为主轴的安全机制。第三,中美之外的地区力量正在调整各自的安全和区域战略。他们为了保持各自的战略自主,正积极推动构建区域的多边安全合作机制。中日两国对东亚乃至整个亚太安全格局而言都是具有系统性影响的国家。因此,要超越双边关系来看待中日双边关系,把维护地区和世界的繁荣稳定,作为两国共同肩负的责任。对此,日本言论NPO代表工藤泰志在致辞中也深表赞同。他还强调说,不可陈义过高地认为对话会议能解决横亘在两国之间的种种矛盾,它能够为双方营造一个深入对话的环境已是善莫大焉!


正式讨论环节分为基调报告和主题讨论两部分。中日友好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前驻日大使程永华和宫本亚洲研究所代表、日本前驻华大使宫本雄二分别做了基调报告。


程永华大使报告的主题是“增进互信,深化合作,共谋未来”。他认为目前中日关系仍处在一个不进则退的关键阶段,其中有以下三个课题需要双方立足长远寻求解决之道:第一,重建政治安全互信;第二,全面修复国民感情;第三,避免两国关系受到外部因素过多干扰。基于此,他主张首先要共同维护中日友好大局,其次要共同维护亚洲的繁荣、稳定和安全,再次要积极开拓后疫情时代中日互利合作的广阔空间,最后要大力开展人文交流,持续改善提升两国友好感情。


宫本雄二大使主要围绕“如何解决东北亚地区的安全保障问题”这一主题进行发言。他指出,横亘在中日之间的一系列矛盾,尤其是安全保障问题导致两国关系在某种程度上陷入“反应—过度反应”的不良循环。为改善现状,一方面,在思考中日关系的同时不得不思考中美日关系的互动,并希望两国能够进行换位思考;另一方面,任何有关安全保障问题的秩序架构建设注定困难重重,但必须抱着百折不挠、屡败屡战的精神朝这个方向努力,共同为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贡献力量。


在主题讨论环节,与会学者们围绕“2021年东北亚安全形势展望”、“如何管控中日关系中的分歧和对立”及“有关如何建立区域性的安全机制的建议”这三个主题,开展了热烈、深入的讨论。


首先,与会学者一致认为虽然拜登已经上台执政,但在对华强硬已成为美国国内共识的背景下,中美之间的战略性竞争态势将会持续。因此,东北亚安全形势在2021年也不会出现较大改观,地区热点如钓鱼岛问题、台湾问题、朝核问题,还有“美日澳印”四方安全合作机制的走向等,均是值得关注的领域。


其次,与会学者都同意面对横亘在中日之间的各种矛盾,前提是不应回避分歧,并以此为基础,坚持通过各种沟通渠道管控甚而化解对立。此外中方有学者提出,鉴于拜登十分重视盟友的作用,日本在美国的同盟体系和对外战略擘画中的地位也会得到进一步提升,应持续关注这对中日关系将带来怎样的影响。


最后,与会学者主张应从长远角度和广阔视野来思考构建东北亚安全机制的问题。值得关注的是,中方有学者认为该地区的主要问题不是没有机制,而是缺乏一个有效的机制,即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确实能够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并促进地区繁荣的机制。基于此,第一,媒体要发挥积极的作用,第二要增加有效的安全机制,第三要妥善地对待地区的热点问题。相比之下,日方学者则强调地区安全机制的构筑不能仅仅依靠一个主导方的力量,尤其是军事力量,而需要慎重思考周边平衡的问题。



文献来源: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公众号,2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