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天下

HOME > 研究成果 > 时评
时评 COMMENTARY
观点集萃∣“拜登政府台海政策与美台关系” 研讨会
季伊昕 2021-01-30

        1月27日,为研判美国政权交替后的世界新局与台海新形势,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台港澳研究所联合上海市台湾研究会、上海海峡两岸研究会共同在我院举办“拜登政府台海政策与美台关系”研讨会,邀请来自同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东亚研究所、上海台湾研究所的多位专家就拜登政府台海政策与美台关系未来走向等议题进行深度研讨。以下内容根据与会学者观点集萃整理,现刊登于此,以飨读者。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上海市台湾研究会会长严安林在开幕致辞及主题发言中提出,我们需要高度关注美国拜登政府的台海政策,因为该政策的发展动向,不仅决定着未来四年美国与台湾地区的关系走向,进而影响和关系到台湾蔡英文当局的两岸政策以及两岸关系的稳定与否,而且也将影响到中美关系的稳定与发展状态。为此,需要运筹中美关系,通过稳定中美关系来稳定台海局势,中美双方需要抓住机遇,发展好中美关系,管控住美国与台湾地区关系中的风险点和挑战,为两岸关系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通过稳定和发展好两岸关系,来进一步发展好中美关系。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台港澳研究所所长、上海海峡两岸研究会副会长邵育群认为,要准确判断拜登政府台海政策的走向,需要了解其对华战略与政策的主要考虑及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因素。首先,拜登政府不是“奥巴马政府的第三任”。虽然其外交和国家安全团队的主要成员多为奥巴马政府中的“熟面孔”,但他们的对华政策考虑与奥巴马政府时期已有不同。目前来看,他们重视“管理好中美竞争关系”,重视加强美国国内能力建设以与中国展开长期竞争,不希望与中国发生直接军事冲突,重视遏制中国在全球和地区层面的影响力的进一步扩大。其次,内政挑战不会对拜登政府推进对华政策有太大影响。拜登上任后面临严重的国内危机,但美国是全球头号霸权国家,绝不会因内政挑战而在外交行动上有所延缓,况且其内政很多挑战与外交紧密相关。拜登政府强调要先与美国的盟友和伙伴协调立场,同时完成内部的对华政策评估,之后再推出其对华政策。拜登政府能否“团结盟友”以应对中国的“挑战”仍待观察,但不必高估其形成“反华统一战线”的能力。第三,中美进行战略目标和意图的“重新对表”非常重要。拜登政府如能调整上一届美国政府错误的战略设计,不把中国当作“战略对手”和“假想敌”,那么其台海政策就不至于严重“脱轨”,并导致台海的不稳定。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韦宗友教授分析,拜登政府对华政策正处于重新评估、制定阶段。这一评估可能涉及三个方面:第一,特朗普对华政策遗产,哪些要继承,哪些要抛弃,哪些要修改;第二,对华政策新框架;第三,如何实施。总体来说,拜登及其对华政策团队认为,过去几十年的对华接触政策已经失败,必须改弦易辙;此外,中国已构成对美国长期战略挑战,特别是在经济与科技领域,因此美国需要对中国采取强硬政策。与特朗普政府不同的是,拜登政府不希望中美全面对抗,不希望陷入新冷战。相反,在双方存在共同利益领域可以进行合作。拜登政府很可能奉行“有限制的接触、有管控的竞争”对华政策。目前拜登政府对台政策也在评估阶段,但有几个基本判断:第一,不会突破“一个中国”政策底线,因为台湾问题涉及中国主权,也是中美关系的基石。白宫新闻秘书普萨基,提到了按照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原则处理中美关系与台湾问题;第二,对大陆对台湾的“施压”行动会迅即作出反应,展示强硬。第三,将台湾视为所谓“民主样板”,继续加强与台湾的非官方交往。但拜登新政府对蓬佩奥在下台前解除美台交往限制的做法可能存在不同看法。布林肯表示,他将对蓬佩奥解除美台交往限制的措施进行评估。他还暗示,蓬佩奥的做法可能超越了法律规定。第四,增加对台军售,特别是增加台湾的非对称“防御能力”,力图将对台售武“正常化”。第五,加强与台湾的经贸、科技、卫生及供应链安全合作。第五,积极争取台湾所谓“国际空间”。拜登政府将继续支持台湾在世卫、国际民航等国际组织的“有意义参与”。第六,印太战略框架下,加强与台湾合作。

        上海东亚研究所副所长王海良认为,中美关系有缓和与改善的客观必然性,拜登即使不对特朗普的荒谬做法“拨乱反正”,也绝不能“萧规曹随”,一定要回归常态。对美国而言,俄罗斯仍是矛盾焦点,中国只是防范对象;美俄随时会碰撞,中美则不太可能。拜登政府对印太的认知和设想不同于特朗普政府,会采用传统模式处理区域矛盾。美国将回到多边主义,包括与中国在若干问题上的合作。美国的对台政策回到“一中”是明智和保险的,可以确保台海现状与和平。先防危机才能进一步施展政策并进而寻找新解决方案。美国不会停止对台军售,但绝不会承诺出兵介入。拜登政府最可能在政治上利用“民主价值联盟”挺台。美国已经认识到台湾问题的严峻性和台海的危险性,长期耗下去没有前途,不得不思考如何解决这个棘手的难题。

        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仇华飞指出,拜登入主白宫前夕,中美在台湾问题上的战略博弈已经开始。美台关系的发展前景如何,是考量未来中美关系的重要指标之一。无论拜登政府对台实施战略模糊政策,还是继续维护美台关系的稳定性,拜登政府对台关系的基本原则不会改变。如一方面坚持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另一方面又强调《与台湾关系法》的基本准则,一个中国政策会持续虚化,对台军售、“以台遏华”战略不会停止。拜登政府会继续坚持打“台湾牌”;但同时又会优先处理国内新冠疫情、振兴美国经济、改善中美关系等。拜登内阁团队中有些人是著名中国问题专家,不少是知华派人士。坎贝尔提出中美“稳定竞争”的主张,这一主张符合美国维持在亚太地区主导地位的战略构想,即处理好与中国、印度、日本等重要国家及盟国的关系,防范出现一个对美国构成重大挑战的国家。因此,拜登政府处理美台关系与特朗普政府相比,无论是政治智慧、经验、还是战略手段,都可能会高明得多。

        上海市台湾研究会副会长倪永杰认为,拜登政府的台海政策比特朗普的政策柔软,有一定建设性,较具可预测性,但比奥巴马的政策可能更强硬,拜登政府亚太事务官员都是“亲台”干将,在对付中国大陆方面比特朗普政府更有章法。首先美国是寻求自身利益,其次是偏袒、同情台湾,为蔡英文撑腰打气。有四点值得注意:一是要求参与美国主导的印太同盟体系,加强军事安全情报合作。二是要求参与美国主导的产业链、价值链重组,参与“蓝点计划”,密切美台经贸关系,降低两岸经贸依赖。同时要求台湾进一步开放市场,榨取台湾利益。三是要求台湾提高军费预算,搞“不对称战力”。四是要求民进党公平对待岛内反对势力。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特聘研究员胡凌炜分析指出,中美关系是影响美国与台湾地区关系走向的决定性因素。特朗普执政引发了中美关系及台海局势的高度紧张与对抗。拜登就任后各方都表达了避免对抗与冲突的愿望。未来美国与台湾地区关系触犯中国大陆红线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当然,中美关系中的结构性矛盾并没有改变,这个基本态势决定了美国推动与台湾地区的关系是必然的,而且特朗普签署的多项涉台法案为美台之间的官方往来打开了大门。因此未来中国大陆仍须对美台关系的动向保持高度警惕。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台港澳研究所副研究员童立群认为,拜登政府上台后,台美BTA谈判的前景并不明朗。民进党当局想借由开放“莱猪”来换取美国同意启动BIA谈判,但“莱猪”能否真的换来双方经贸关系“升级”,成为所谓“台美经济全方位合作”的“重要起点”,仍然是个问号。民进党当局大肆鼓吹的“台美经济繁荣伙伴对话”,基本是美方关切的议题,实际上不存在双边“对话”,只有美国单方面的“谈话”。2020年12月,台湾又被美列入汇率操纵名单,美国商务部也对台湾轮胎相关产品课征高额反倾销税,双方经贸关系不进反退,戳破了“莱猪换BTA”的谎言。显然,台美经贸关系极不平等,想要“升级”,民进党当局还要付出比“莱猪”更多更大的代价。

        上海台湾研究所政治研究室主任肖杨从国际习惯法视角分析了蔡英文当局的对美政策。国际习惯法是国际法的重要渊源之一。台湾地区在法律上属于中国,亦为国际习惯法所认可,承认“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已经成为一种国际习惯。然而蔡英文上台以来,正在通过“台湾国家化”试图突破这种国际习惯法。中美建交以来,美国在与台湾当局的交往过程中,特别是涉及到“外交规制”时,一直都有明确限制,这也为台美关系划定了底线。但特朗普上台后,很多规制都逐渐被打破。未来拜登执政期间,蔡英文当局会继续“利诱”美国政府将政策天平向台湾地区倾斜,通过文教经贸交流、国际组织参与等方式,企图达到让“中华民国台湾”可以“习惯性”被当作“国家”对待的目的。

        上海海峡两岸研究会办公室干事、助理研究员张斌为,随着当代公共交流形态日趋网络化、数字化,社交媒体及其背后那些拥有数亿用户的科技巨头在国际格局和对外关系中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也成为观察美国与台湾地区关系走向的重要视角。一方面,社交媒体对于传统国际关系和议题空间的延伸,有利于美国将台湾纳入地区多边架构,塑造其角色;另一方面,数字化互动行为缺乏清晰的意涵界定,有可能规避传统惯例准则约束,为美台官方交往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上海海峡两岸研究会会长季平在会议总结中指出,未来的两岸关系仍然充满风险,面临诸多挑战。我们在掌握两岸关系走向的主导权和积累更多优势的情况下,必须积极思考如何在百年未遇的国际大变局中,把这种主导和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对台工作的成效,也就是在争取民心、推动两岸在各领域的融合取得更扎实的效果。期待上海更多的专家学者对不断变化的形势提出富有前瞻性的分析,为对台工作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




文献来源:上海国研院公众号,1月30日